健康专题

欢迎访问健康专题相关的文章列表

2021年5月6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1年5月6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1年5月5日0-24时,山西省本地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8例,治愈出院138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   2021年5月5日0-24时,山西省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13例,治愈出院105例,现有在院隔离治疗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   2021年5月5日0-24时,山西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例。   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850人(含境外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人。    

2021年4月25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1年4月25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1年4月24日0-24时,山西省本地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8例,治愈出院138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   2021年4月24日0-24时,山西省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11例,治愈出院104例,现有在院隔离治疗病例7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   2021年4月24日0-24时,山西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例。   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820人(含境外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5人。

山西省肿瘤医院召开“五四”表彰大会

山西省肿瘤医院召开“五四”表彰大会   5月10日,省肿瘤医院召开2017-2018年度“五四”表彰大会,对过去一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集体进行了表彰。10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了会议。   马晋峰副院长参加会议并向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建立理想信念,把握际遇和机缘,砥砺品德修养,勇于开拓进取,不忘初心,不负青春。   大会对王建晓等5名优秀团员,张波等3名优秀团干,外科一团支部、分校团支部2个五四红旗团支部,范瑞霞等10名优秀志愿者,获得“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荣誉称号的9名护校同学进行了表彰。   2017年,山西省肿瘤医院团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立足本职,履职尽责,获得了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在共青团山西省委的表彰中,省肿瘤医院团委副书记张静荣膺2017年度“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静脉配置中心王南获2017年度“全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在共青团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表彰中,省肿瘤医院团委荣获“2017年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行政团支部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闫峰同志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赵茹茹等3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贾立娟同志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志愿服务队获“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走进长颈鹿幼儿园中车分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走进长颈鹿幼儿园中车分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4月10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走进长颈鹿幼儿园中车分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旨在提高老师们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   活动现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管护师薄渊鸿通过PPT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向老师们现场演示了心脏骤停后如何进行紧急救治,更直观地了解了急救操作要点;乔雪主管护师介绍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通过模拟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步骤;为了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志愿者们设计了急救知识互动问答环节,通过抢答的形式与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加深了对急救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自身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也为保障校园安全、守护幼儿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走进学校、社区及其它公共场所进行急救知识宣教和培训,提高公众急救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薄渊鸿 李红霞)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404/t20240429_9552179.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展“卒中识别早 救治效果好”义诊活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展“卒中识别早 救治效果好”义诊活动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李常新主任医师、吴晓巍主任医师、张金副主任医师及护士长郝彬、周卫红等组成的医护团队开展了“卒中识别早 救治效果好”义诊活动。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失去相应的大脑功能,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左右。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一旦发生,极为凶险。   活动现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为群众普及了卒中早期识别“中风120”口诀、卒中早期的救治方法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呼吁大家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并对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逐个进行了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此次义诊活动共服务200余人次,发放了脑卒中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和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卒中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视程度,大家表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张金 郝彬 赵华)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311/t20231109_9422836.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承办山西省第二十一届骨科年会暨《实用骨科杂志》论坛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承办山西省第二十一届骨科年会暨《实用骨科杂志》论坛   3月18日,由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承办的山西省第二十一届骨科年会暨《实用骨科杂志》论坛在太原召开。京、沪、鄂、浙、苏、秦、川、渝、冀、鲁、赣、豫、疆、晋十四地全国骨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会聚龙城,围绕骨科学事业发展谈经论道。      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出席论坛并进行了现场讲座。卫小春强调,骨科疾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丰富学术内容、提升学术质量,增进交流,密切交往,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做好健康科普工作,真正让骨科学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全省骨科学同仁要团结努力、共同奋斗,广学各方面知识,引进各方面技术,促进我省骨科学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让山西人民在骨科学事业发展中充分享受到健康福祉。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出席论坛并进行了现场讲座。蒋协远对山西骨科学事业的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全国骨科学同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相互学习,共同提升,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为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学科发展、造福广大患者作出新贡献。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阴彦祥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希望全省骨科学医务工作者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多学科、多部门、多体系配合,在精细化管理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在技术创新上实现新提升;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在交流学习上实现新提升,不断促进山西骨科学事业蓬勃发展。   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斌致辞并作了专题讲座。他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建设发展情况,并表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力度,与全国骨科学同仁一道,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梯队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努力开创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进而促进全省骨科学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全新之路。   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冯毅主持论坛开幕式。   山西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志凯出席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为期3天,共分为基础会场,脊柱会场,创伤会场,关节、运动医学、骨与软组织肿瘤会场,神经电生理会场,护理会场六大会场。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邵增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斌等专家分别围绕“步态分析在膝关节疾病评估中的应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骨盆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颈椎病治疗方式多样性优化及创新应用研究”等主题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交流。   山西各地骨科学医务工作者及部分省外骨科学医务工作者代表近千人参加了论坛。(孟亮  高志国)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303/t20230322_8201071.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隰县医疗集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隰县医疗集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9月16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对口支援隰县医疗集团签约仪式在隰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举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斌,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等领导出席签约及揭牌仪式。赵斌与李俊平共同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揭牌,并与隰县县长梁少杰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斌在签约仪式上强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隰县医疗集团的对口帮扶签约,是落实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持续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域医疗集团工作要求,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紧密型医联体,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斌表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优势,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好各项对口帮扶任务。将在合作前期派驻专家进行实地传帮带的基础上,继续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帮扶范围,推进帮扶实践。要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进行交流教学查房,接收进修人员学习深造,搭建远程会诊平台进行线上诊疗指导,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就医等方式,着力在人才建设、技术创新、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对隰县医疗集团进行全面帮扶,努力让隰县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努力增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签约仪式结束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医务处等专家一行10余人深入隰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各科室进行帮扶对接,并开展了现场会诊、查房带教等帮扶活动。(王红)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209/t20220920_7134892.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晋中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介休样本”

晋中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介休样本”   自2021年荣膺全国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来,介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体制要素重塑、分级诊疗协同、人才队伍强化三大核心,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具有介休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医疗体系的优化升级、医疗服务的提质扩容以及综合医改的提质增效,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介休样本”。   8月22日,山西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现场推进会在介休市召开。其“蹄疾”“步稳”“劲足”“味浓”的医改成色,对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极具示范意义。   以体制要素重建破解“资源不均”,推动医疗体系优化升级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介休市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成为了全省唯一一个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均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县域典范。   介休市以医共体建设为龙头,夯实了县域医疗改革的基础。早在2017年,便在晋中市率先组建医疗集团,成立紧密型医共体。在这一体系下,介休市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介休市中医院、介休市妇幼保健院以及多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有机整合,实行“六统一”管理:人员、行政、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均得到统一调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形成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极大地强化了县域医疗体系的整体效能。   资源整合成为介休市医疗改革的另一大亮点。通过打破原有资源布局,进行横向、纵向的整合重组,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中医资源向中医院集中,妇儿资源归入妇幼保健院,大病重病资源则聚焦于人民医院。这种专科化的资源整合不仅优化了市域内的医疗资源配置,还促进了良性竞争和错位发展,显著提升了专科诊疗能力,中医服务网络也因此得到大幅扩展。   医保政策的创新更是释放了医改的红利。介休市探索实施的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新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参保群众的用药负担。通过创新组建介休市人民医院医保驿站,门诊慢特病患者的医保报销流程得到极大简化,从申请到报销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这一系列体制要素的重建,不仅破解了“资源不均”的难题,更推动了整个医疗体系的优化升级。   以三级诊疗协同破解“基层不强”,医疗服务再升级   推进医疗服务提质扩容,介休市实施了市级医疗提质增效、乡级医疗焕发活力、村级医疗夯实底座的“三大工程”,旨在打造协同互动的市、乡、村三级医疗体系。   在市级层面,介休市注重医疗技术的提升与服务质量的改进,确保市民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加强与省级、国家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本地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   乡级医疗作为连接市级与村级医疗的重要桥梁,其活力与效能的提升至关重要。介休市建立了“病人不跑资源跑”的机制,通过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以及“市医乡用、乡医村用”的方式,强化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如今,一批批康复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等特色乡镇卫生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村级医疗方面,介休市着力夯实基础医疗设施,提升村医的诊疗水平。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村级卫生室得到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基本医疗设备与药品得到了充实。此外,还通过定期的培训与指导,帮助村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介休还建立了“病人不跑专家跑”与“病人不跑信息跑”的双重机制。前者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邀请省级三甲医院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与手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奔波之苦。后者则借助“5G+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了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实时远程会诊与质控,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以强化队伍内驱力为核心,破解“服务不优”难题,共筑综合医改新篇章   薪酬制度改革:以工作量为导向,激发职业热情。传统的薪酬体系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医护人员的实际贡献与努力,限制了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为此,介休市率先建立以工作量为标准的年薪绩效制度,确保绩效总量控制在事业单位绩效的合理倍数以内,这一举措直接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获得感和职业尊严,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   编制管理创新:破解编制难题,优化资源配置。人员编制不足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介休市灵活调配编制资源,三年来成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38名全额事业人员,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问题。同时,针对整建制下沉到乡镇的医护人员,创新实施“工资不动绩效动”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动力。   人才培养与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技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介休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法宝。通过青医计划、青医论坛等平台,介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带动整体医技水平的提升。此外,还充分发挥介休市人民医院省校合作大学生实训基地的作用,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暑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构建起地方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特色服务模式:创新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为了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介休创新组建了“介小医、介小康、介小健”三支特色队伍。“介小医”——这支家庭签约医生团队,犹如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他们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为群众提供“到门到户”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无论是日常的健康咨询,还是突发的疾病处理,介小医都能迅速响应,为居民排忧解难。这种贴心、专业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而“介小康”团队,则专注于慢病管理。他们将每20名慢病患者划分为一个网格,由一名慢病志愿者担任网格管理员。这种同病伙伴式互助服务,不仅让慢病患者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支持与温暖,更有效地促进了健康管理的落实。在介小康的帮助下,许多慢病患者学会了自我管理,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介小健”团队则肩负着健康知识普及的重任。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资料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健康知识宣教服务。介小健的努力,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民健康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三支队伍的齐心协力,使得介休市的基层卫生健康治理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数据显示,通过全流程服务,全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了84.62%,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也高达76.6%。这些亮眼的成绩,不仅是对三支队伍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介休市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的有力印证。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实践,介休市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体系的优化升级、医疗服务的提质扩容以及综合医改的提质增效共同构成了介休市独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介休市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也为全国各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sxdt/202409/t20240903_9646583.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晋中市卫健委联合晋中市公安局督导平安医院建设工作

晋中市卫健委联合晋中市公安局督导平安医院建设工作   7月22日,晋中市卫健委主任冯雨平、晋中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冯晖带队围绕平安医院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检查组先后深入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晋中市中医院,对监控室(调度指挥室)、警务室、保卫科、急诊科、门诊等重点岗位关于平安医院建设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特别是对安保人员、安检设施配备以及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流程进行了督导。   检查组要求,要进一步派驻经验丰富的干警充实警务室力量,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加强医患矛盾和纠纷排查,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周边的巡逻巡查,保障医生和患者安全。检查组强调,晋中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强化资金投入,强化警医联动,强化投诉管理,全面构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向东、晋中市中医院院长杨润表示,针对平安医院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将压实工作责任,积极进行整改,不断提升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sxdt/202407/t20240729_9618841.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赵壮在2024年第一届全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技艺奖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赵壮在2024年第一届全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技艺奖         近日,2024年第一届全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总决赛在广州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原介休铁路医院)泌尿科主任赵壮荣获优秀技艺奖。   此次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优秀泌尿外科医师进入决赛。赵壮是山西省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他分享的是“腹腔镜下女性膀胱全切术(经阴道取标本NOSES)+全腔镜下回肠通道邢式吻合术”,手术过程流畅,左右侧输尿管分别吻合,降低了术后一侧输尿管再次手术而影响到正常一侧输尿管的风险。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sxdt/202406/t20240614_9588589.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